文/黄雨歆 李成 摄/余李盈 谢子兰 审/徐姝
四周青山环抱,三面江水绕流——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东南部乌江之畔的流坑古村,是国家文物局张文彬先生口中的“千古第一村”。整个龙年寒假,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的“智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融入古村实践学习景区的运营管理,为乡村发展助力。
古韵浓厚,我来当传统文化“接班人”
古韵千年,历久弥香,文风传世,书香浓厚。千年古樟树林沿乌江绵延10余里,陪流坑村从五代南唐走到今日,见证了全村文、武状元各1人,进士34人,举人78人的诞生。王安石、朱熹、文天祥等无数文人墨客曾云集于此,提笔著述。
临近春节,年味更浓。孤寂的村庄陆陆续续迎回了它离乡的孩子,好不热闹!“智元”团队通过走访、穿巷、吃席、看灯光演出、和村民对话等这些形式,将古村落的独特赣派建筑风貌和江右民俗风情尽收眼底,一堂传统文化体验式沉浸式课堂逐渐拉开序幕。
“我们村庄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放眼全国也很少有这样大规模的建筑群。因为穷建不起新房,这些旧建筑才得以保留至今。”村口杂货店大叔的话里透露着这座古镇因经济萧条而沉寂的过往,也对乡村振兴旅游发展表现出浓浓的期冀。
“有一些学校来写生的同学,他们作品非常好。我们从他们提供的写生手稿中挑选合适的,把它们刻成印章等作为景区的文创产品,比如这款状元楼的印章,就比较受游客欢迎。”景区营销管理负责人如是说。
如何将古村传统的文化、建筑、音乐、戏剧等推陈出新,与互联网共享互交,更好的传承千年文脉,促进当地人口就业和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智元”团队思考的核心问题。
朝气蓬勃,我来当文旅活动“策划师”
王阳明所说知行合一,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我们创新创业团队一直在探讨。
二个月的寒假,“智元”团队的大学生们扎根流坑实操景区运营流程。他们担任景区活动策划、来到码头咖啡厅做起店长等,内心的想法从如何解题变成了如何吸引顾客、研制热销新品、将流坑在大数据时代宣传出去。如何提高古村落的吸引力,是智元团队破题的关键。
他们参与了流坑的文旅经典活动——江西古村跑,村跑活动无论是赛前的巡街还是赛后游戏都令人耳目一新。从前期的规划踩点、会议记录、现场布置,再到做现场志愿者、移动摊主等,你都能看到这股意气风发的创新创业青春力量。大学生们传承古村文化的同时,也运用更多的新媒体手段,推动江西古村走向更高的舞台。
团队大学生们还自主策划了“古村寻宝打卡”活动,活动紧贴流坑古村的特色文化,趣味十足。大学生们为游客讲解砖雕壁画,领颂诗词,赏“小吹会”,学“傩舞”,体验当“状元”等,在游戏中引领游客为古村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在新力量的加持下,像流坑古村这样的传统村落将真正站在时代前沿。我们也知道,当传统村落真正踏入大众视野的那一刻,古老的小镇村落将不再是寂寥空旷的无人区,而是休闲旅游、研学熏陶的中心区。当人们真正把焦点投到古村落上,他们就真正活了。
谈笑风生,我来当研习经历“分享家”
此次研学实践,团队成员在乡村文旅事业的一线积累了较丰富的文旅产业创新创业相关经验,激发了其投身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的热情和思考。新学期伊始,"智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了一次热烈的分享会。分享会围绕2023年度团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总结和2024年团队发展计划开展,以流坑古村活动策划组实践经验感想汇报为中心,融入了创新小组项目交流和老师指导,思想的碰撞和想法的交流异常火热。
智元行方是一家由九江学院建工学院大学生创立的科技文化创意公司,主营文创产品设计和文化传播业务。以古建数字化保护为初心,以建工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致力于将消费者学习娱乐需求、景区文创产品推广销售和古建筑及其历史文化保护三者的共同实现。公司目前已推出多套原创建筑文创产品,并获得了多项创新创业奖项及项目。
“这次学习让我发现旅游业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就业方向,会让我对未来就业规划有一个更加宽阔的想法。”研学归来的团队成员是这样说的,她也准备参加下一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指导老师同样感触道:现代大学生就业应当先建立起“服务意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时代。对于创新创办的新项目新点子,要面对新的市场,不拘泥于传统。在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找到下一个“掘金场”和传统文化的“新学堂”是我们新时代新力量所面对的时代之问和发展之问,创新创业也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
时代日新月异,但是一代代青年人澎湃的创新热情不会磨灭,在研学的加成和经验的分享下,乘梦想之舟,更多大学生创新团队会走出自己的创业之路,更清晰的规划自己的就业和未来,提出新时代创新创业的建工方案。
责编:黄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