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团学活动 | 师资队伍 | 教学管理 | 学生管理 | 产学研服 | 实验教学中心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 思政课堂 
请输入搜索信息: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案例>>正文
《历史遗产与保护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4-11-19 17:29  

《历史遗产与保护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建工学院 制作人:邹蕾蓉

课程名称

历史遗产与保护规划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建筑学

课程类型

工科

开课年级

大四

课程性质

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

32

一、课程简介

历史遗产与保护规划是建筑学专业选修课,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世界各国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和法规制度建设;保护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历史、演进、保护规划的编制。该课程旨在深入探索城市历史脉络与文化遗产价值。课程将带领学生了解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历史遗产,包括建筑、街区、景观等,并学习评估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保护规划的理念和方法,实现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课程还强调遗产保护的伦理与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水乡古镇周庄”

2.对应章节:第二章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价值

3.课程讲次:第二讲 历史遗产的特征

三、案例教学目标

了解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理论,对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发展过程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初步掌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要点、编制和审批程序,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主要完成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2)能力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理论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思路、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遗产保护价值观的建立、社会责任心的培养、对历史研究的重视、编制要点和审批程序的掌握等能力。

(3)素养目标:坚守当代建筑设计师应秉承的价值理念和职业责任,坚持设计与文化的结合,传承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四、案例主要内容

内容主要选用水乡古镇周庄。周庄古镇四面环水,因河成镇,依水成街,以街为市。主要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等。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于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桥。800多户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旧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规以及《周庄古镇保护暂行办法》、《周庄古镇保护详细规划》,对古镇保护工作实施管理、监督和指导。古镇重点保护区是指:西至油车漾、寺前港;北至后港街北、蚬江街西各壹佰米;东至北市街、银子浜、箬泾河东壹佰米;南至南湖、新开河0.24平方公里的范围。缓冲区指:急水港大桥以南除东垞及重点保护区外的0.23平方公里的范围。旅游配套区指:大桥路以及大桥以南除0.47平方公里以外的所有区域。

五、案例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导入案例:“苏南模式”的兴衰

“苏南模式”的概念最早见于1983年费孝通教授撰写的《小城镇·再探索》:“苏、锡、常、通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大体相同的,我称之为苏南模式。” 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它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模式之一。

40年后的今天,苏南模式风光不再,之前不惜代价发展工业的众多城镇,由于丧失特色竞争力而江河日下。而以周庄为代表的少数城镇,面对江南乡镇工业大发展的浪潮,特立独行,逆流而动,并不盲目发展工业,而已古镇保护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古镇旅游发展之路,保护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反而成为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稀缺资源。

学习讨论:这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也是经历了一个曲折和逐步认识的过程。通过上述“苏南模式”的兴衰历程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与保护之间关系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点评,并记为课堂表现(0-5分)。

2、课中教学

教师点评讨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讲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责任与危机,概念与含义、古核定标准、审批程序等内容,引出课中案例《水乡古镇周庄保护内容与方法》。

课中案例:

  1. 周庄古镇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

  2. 周庄古镇非物质形态方面的保护内容

    3)周庄古镇特色的构成要素

    4)周庄古镇特色分析的方法与程序

讨论1:现代意义上所讲的城市保护的概念,文物保护的方法、历史地段的保护方法、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方法?

讨论2:我国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构成要素的分析与提炼、典型案例,中外保护工作的差异与差距?

3、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方法的认识。学生课堂所参与的讨论,作为一次平时作业,记入过程性评价。

六、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案例与知识点整合较紧密,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讨论中反应出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较深入,能通过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方法探讨,阐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2、案例实施优缺点:古镇周庄知名度高、学生对于这个案例的熟悉度很高,所以讨论参与度高,学生也更愿意进行深入分析,并主动与知识相结合,思政融入效果较好;学生对于“如何看待名城保护中出现问题以及与欧洲遗产保护工作的差异和差距”、“在保护观念、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阅读更多成功案例和理论文献。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地址: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邮编:332005

电话:0792-8311034  邮箱:tjxy@jju.edu.cn QQ:11828194 或1224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