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 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制作人:钟艳
课程名称 |
城市总体规划 |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
城乡规划 |
课程类型 |
专业教育课程 |
开课年级 |
四年级 |
课程性质 |
专业主干课 |
课程总学时 |
96 |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课程属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建议的十大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以前置课《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的知识理解与技术运用为基础,是城乡空间规划设计的核心实践单元。为了支撑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与专业建设中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依托‘项目化’的实践设置,旨在让学生掌握总规方案的编制方法、成果表达,以及新技术之应用。
课程以“行业变革规范更新—现场调研—方案编制—成果表达”的项目流程为逻辑,递进地设定前沿拓展、认知城市、总规设计、成果表达等4大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城市空间调查、前瞻预测、分析复杂城乡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方案设计与新技术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与沟通素养。课程有力支撑了‘问题分析,规划解决方案,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团队与沟通’等毕业要求的实现,进而达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参与国土空间管理的毕业培养目标。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迷失的鼓浪屿
2.对应章节:第一章 国土空间规划概论
3.课程讲次:第1次
三、案例教学目标
目标1:掌握城乡空间调查分析,具备专业分析复杂城乡空间问题并提出规划策略的综合思维能力。
目标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导向、法律制度框架内增强学生的价值关怀、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
四、案例主要内容
上世纪末, 在“纯旅游”的城市定位下,鼓浪屿被打造成为“海上花园”,厦门市政府在旅游发展政策的驱动下迁离原住民。在2003年,全国最小的行政区划鼓浪屿区也被撤销, 鼓浪屿的原住民越来越少。目前,岛上的年轻人多在岛外打工,留守岛上的大半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儿童。
尽管此后政府每年在鼓浪屿上的投资达上千万乃至上亿元,20多年后,这个岛屿还是以不可控制的速度衰败,它曾经具有的人文精神也逐渐枯萎。鼓浪屿迷失在‘强化旅游发展’与‘弱化社区文化’之中。
结合如何对历史空间进行定位的主题,将家国情怀、文化保护等思政元素融入案例讲解,强调规划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学生思考文化遗产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规划的设计思想。
五、案例教学设计
第一章 国土空间规划概论 |
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
教学重点: |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 |
学时:1 |
教学难点: |
如何对城市发展进行定位 |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
理解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定位 |
能力目标 |
(1)城乡空间调查分析,对问题的梳理和未来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分析复杂城乡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
思政目标 |
(1)城市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等公益性长远利益,平衡未来与现实,长期与短期,文化活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
思政教学的重点、难点 |
思政重点 |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生态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思政难点 |
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城市的发展定位的讲授 |
思政教学方法 |
典型案例嵌入法;讨论互动教学法 |
案例导入 |
通过提问冲突话题“迷失的鼓浪屿”,引出这一具有社会争议性与考量复杂性的案例 |
六、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合理、教学内容得当,教案图文并茂,通过采用理论讲解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通过案例嵌入和案例解构等方式将“家国情怀、文化保护、社会责任感”等内容通过PPT与视频内容有效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定位中。相对抽象的教学难点,通过思政内容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总体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