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团学活动 | 师资队伍 | 教学管理 | 学生管理 | 产学研服 | 实验教学中心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 思政课堂 
请输入搜索信息: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案例>>正文
江西省一流课程《土力学(B)》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4-04-01 16:45  

《土力学(B)》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建工学院 制作人:赵兵

课程名称

土力学(B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土木工程

课程类型

工科

开课年级

大三

课程性质

专业课

课程总学时

64

 

一、课程简介

土力学是应用工程力学、工程地质方法来研究土的物理力学与工程性质,以及运用其理论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土力学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军事工程等的设计、施工与管理中。《土力学》课程更是高等教育土木类、水利类、交通运输类本专科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课特征,是土木工程、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 本课程是以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为目标开发的,课程在满足教育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教学要求的同时,以土建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准绳,综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能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程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丰富、应用型特色突出。总体由土力学基本理论、工程应用、周边知识三大板块和一项PjBL综合训练构成,土力学基本理论板块包括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土中应力计算和三个工程特性(土的渗透特性、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5个模块;工程应用板块包括沉降计算、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坡稳定性分析和土压力计算4个模块;周边知识板块包括土的勘察、常用岩土工程软件介绍、注册岩土工程师应试训练3个模块;PjBL综合训练项目通过一项具体建设项目,以分组合作完成的形式,针对土力学工程应用的具体实务(地基承载力计算、土坡稳定性分析、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沉降计算)进行综合性专门工程训练。本课程强化学生工程意识、规范意识的培养。补充大量与土力学学科知识点相关的工程规范内容与资料,让学习者了解规范、养成以规范为准绳的工作习惯。

在《土力学》课程建设方案中,注重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培养模式,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应教学目标及毕业要求,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提供科学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一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及贡献

对应章节:第1章 绪论

课程讲次1.3节 学科介绍

2.案例二:PBL项目——探索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

对应章节:第7章 土的抗剪强度

课程讲次:直剪实验完成后

三、案例教学目标

1案例一 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及贡献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历史、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中国科技人员在世界土力学学科发展中的贡献。

情感目标:通过人物及事例的介绍,弘扬中国科技人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职业道德追求,引导学生识榜样、学榜样,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2、案例二:PBL项目——探索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

知识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协作,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PPT制作,了解科研工作的思维逻辑,提升团队协助能力,培养学生领导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

四、案例主要内容

1案例一 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及贡献

通过课件和教学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历史;通过黄文熙院士的生平事迹,学习他在抗战爆发后毅然抛弃在美国的安全环境和学术地位,逆向归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辗转南北推动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职业精神。通过其他中国岩土工程学者的专业贡献,认识中国土木工程引领世界的理论基础。通过人物与事例,凝练爱国主义精神、职业道德。

2案例二:PBL项目——探索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

通过建立研究小组,分组完成PBL项目。小组组员需分工协作,分别完成资料收集、数据分析、PPT制作、汇报等工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案例教学设计

1案例一 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及贡献

1)教学实施方式

学生线上自学。

教师通过平台数据,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2)引导讨论

①中国土力学家怎么样?

②中国土木工程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2案例二:PBL项目——探索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

1)课前 完成小组分组,发布PBL任务及完成要求。

2)项目开展 指导学生如何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的选择,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分工协作完成各环节工作,最终形成汇报材料。

3)课堂集中汇报与讨论

各小组依次汇报及展示成果,汇报后先由其他组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总结点评。

4)评分

PBL项目评分由教师评分、组间互评、组内互评三部分组成,百分制,权重分别为70%20%10%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成效

1)学生能够认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并参与讨论,体现了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

2)学习小组能团结协作完成PBL项目,基本研究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掌握了一定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

2、案例实施优点

1)对于课本外的知识学习,学生能保持适度的新鲜感,学习兴趣较高。

2)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专注度提高的有效途径。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改进

1)改进学风。学风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根本,没有良好学风为基础的教学创新只能沦落为各种形式主义。需要从制度体系、担当作为出发,确实改进与提升学风,为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扎实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思政教育如何摆脱说教、提升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课程思政如何协调好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度需进一步完善。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地址: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邮编:332005

电话:0792-8311034  邮箱:tjxy@jju.edu.cn QQ:11828194 或1224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