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钰桓 摄/黄明珠 许思晴 审/徐芸
3月7日至13日,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团队联合瑞昌市自然资源局、瑞昌市规划设计院、九江市规划设计集团等单位,在瑞昌市开展为期7天的校企联合教学与实地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作为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转型试点建设的重点项目,通过“理论+实践”深度融合,探索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
乡村调研:解码乡村振兴多维图景
3月7日,课程负责人钟艳老师带领2021级城乡规划专业全体学生,会同瑞昌市规划设计院规划所所长吴坚、规划师周雅雯等专家,深入洪下乡开展实地调研。师生团队走访张家铺村、迪畲村、洪下村、瓜山村等多个行政村,重点聚焦三大维度:
农业发展空间:实地勘察农田布局,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与产业运营模式;
生态保护与城镇建设:考察村落生态红线划定现状、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
历史文化传承:调研迪畲村传统民居、省级非遗瓜山村采茶戏等保护情况,挖掘“小三线”建设时期国营人民机械厂工业遗产价值,并在瑞昌1966主题文化馆开展现场教学。

师生在洪下乡实地调研
调研结束后,校方导师组织学生分组研讨,运用GIS分析等技术工具,初步形成洪下乡规划现状诊断报告,梳理出产业发展、人口外迁、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的突出问题。
校企研讨:共话国土空间规划新思维
3月13日上午,课程团队赴瑞昌市自然资源局召开城市总体规划研讨会。会议由钟艳老师主持,瑞昌市规划设计院、自然资源局领导专家及全体师生参与。
规划逻辑解析:吴坚所长结合实地调研数据,系统阐释洪下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底层逻辑;
学科演进透视:规委办总规划师曹裕涛以案例为引,详解从传统城市总体规划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体系变革,拆解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内容及难点;
行业经验传承:优秀校友吴胜男(现任瑞昌市自然资源局规划技术股股长)分享十年从业心得,寄语学弟学妹“以专业为笔,共绘民生蓝图”;
师生互动交流:现场师生围绕洪下乡总规编制难点、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同学们结合调研实际,就“全域产业链发展路径”“非遗活化利用策略”等提出十余项问题,曹裕涛总规划师、吴坚所长等专家逐一解答,并针对学生初步方案提出优化建议,研讨气氛热烈;
校企合作深化:活动现场,城乡规划专业李晓琼主任为曹裕涛、吴坚等4位专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搭建“双师型教学”长效育人机制。

师生与企业导师展开热烈座谈

企业导师给学生梳理洪下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底层逻辑
文化考察:触摸城市更新脉络
当日下午至夜间,师生团队赴武蛟乡油菜花农旅融合基地、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瑞昌剪纸博物馆及赤乌文化广场(含城市展示中心、城隍庙、老街、四角门)开展城市调研。瑞昌市规划设计院院长熊愈豪、总规划师曹裕涛、规划所所长吴坚、市政所所长郤亮等专家全程讲解,重点剖析:
生态文旅融合:武蛟乡“油菜花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协同发展模式;
文化遗产活化:铜岭铜矿遗址的工业遗产保护策略与瑞昌剪纸非遗技艺传承;
历史街区更新:赤乌文化广场“微改造”实践与老城文脉延续路径。

课程团队参观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
实践育人:校企协同培育专业力量
此次教学实现了‘真题真做’的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规划的民生属性。课程团队创新构建的“三阶赋能”培养体系——田野调查夯实专业根基、政企对话拓宽行业视野、文化浸润培育家国情怀,为应用型规划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范式。据悉,学院将建立“方案跟踪孵化”机制,组织学生持续参与规划实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实践应用-社会服务”的育人闭环。
责编:李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