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团学活动 | 师资队伍 | 教学管理 | 学生管理 | 产学研服 | 实验教学中心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 思政课堂 
请输入搜索信息: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案例>>正文
《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024-03-28 09:53  

《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制作人:许大洋

课程名称

工程地质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土木工程

课程类型

专业课

开课年级

大二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48

 

一、课程简介

《工程地质》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测量学、房屋建筑学、画法几何等课程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工程地质知识、工程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地质勘察的理论和方法。本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基础理论性,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辩证思维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警钟长鸣,预防为主——不良地质现象与防灾减灾

2.对应章节:第8章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灾减灾

3.课程讲次:第9

三、案例教学目标

1. 理解地质灾害与社会责任

弘扬家国情怀,培养科学态度。通过深入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对家国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保护家园、服务国家的观念。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预测预防方法,培养严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尊重。

2. 掌握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技术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技术和预防措施,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新的灾害防治技术和方法。通过讨论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 加强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培养应急响应能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增强自救互救意识,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事件。通过探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安全生产观念。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强化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应对地质灾害挑战。通过案例学习和实践操作,强化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程地质实践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以上目标的设定,本案例旨在充分发挥工程地质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四、案例主要内容

1. 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

1.1 地质灾害与社会责任

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十分巨大。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预防措施和灾后救援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地质灾害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地质灾害是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和实施来预防和减轻的。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工程设计不当、监管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这就需要工程地质人员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工程地质从业者,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为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地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过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工程地质作为地质科学的应用领域,其发展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在地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鼓励他们在工程地质实践中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强化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

2.1 工程地质中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工程地质人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在工程地质实践中,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工程地质人员必须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底线,坚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正公平的原则,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工程地质实践中的职业道德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对工程地质从业者的重要性,教育他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注重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努力做到心中有责、行动有据、事业有为。

2.2 社会责任与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防治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主动投身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为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深入研究地质灾害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地质灾害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危害,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投身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信心和决心。

3. 与时事热点对比,引导思考

3.1 抗击自然灾害与国家使命

当前,我国正处在抗击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期。地质灾害作为一种重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面对自然灾害,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抗击。作为未来可能从事工程地质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员,学生应当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方法,积极参与到抗击自然灾害的工作中,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地质科学与全球环境挑战

当前,全球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和挑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义,可以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地质科学在应对全球环境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意识和行动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4. 历史与现实结合,启发思考

4.1 历史地质灾害与现代防治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上的地质灾害案例和现代地质灾害防治成果,可以引导学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上的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和借鉴。通过对比历史地质灾害和现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果,可以启发学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投身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热情和动力。

4.2 校友事迹与职业担当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应当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介绍一些工程地质领域的成功校友事迹,可以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工程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5. 注重实践体验,内化思政元素

5.1 实践项目中的思政教育

组织学生参与工程地质实践项目,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悟思政元素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在实践中,学生将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5.2 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社会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五、案例教学设计

在本次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以工程地质领域的不良地质现象及防灾减灾为主题,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案例教学活动。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启发式问题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

1. 案例导入

在课程开始阶段,我们采用了多种案例导入方式。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描述相关事件以及讲述真实故事等方式,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例如,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工程地质领域,如何平衡矿山开采的经济利益与地质灾害防治的需求?”这个问题既涉及到工程地质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触及到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和地质安全的影响,引发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2.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我们还引入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深入探讨了工程地质领域的思政教育问题,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工程地质行业的责任与担当,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 考核评价方案

针对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我们设计了综合性的评价方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参与情况和讨论内容,进行了形成性评价。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在课程结束时,我们进行了终结性评价。通过学生的综合考核成绩,评价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成果和素质提升情况。这些评价结果将作为我们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参考,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通过本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工程地质领域的理解和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相信,这些在课堂上培养的品质和能力将伴随学生一生,并在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真诚地感谢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感谢各位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与指导。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思政教育课程。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案例教学活动,旨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教学实施和学生反馈,我们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1. 教学设计回顾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充分考虑了案例选择、导入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案例选择上,我们选取了与工程地质领域相关的真实案例,涵盖了不同的地质灾害和防灾减灾措施,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在导入方式上,我们采用了问题创设、事件导入和故事导入等多种方式,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思考欲望。在教学方法上,我们结合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 教学方法反思

尽管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较为消极,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或自信心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虽然情景模拟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设计上还存在改进空间。下次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工程地质领域的责任与担当。

3. 考核评价方案反思

在考核评价方案设计上,我们尽力实现了综合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目标,但在终结性评价方面仍有待完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评价,设计更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老师和同事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思政教育素养,以提升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教学效果总结

总体而言,本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们在案例讨论和活动中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和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确定了改进和完善的方向。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优质的课程和服务。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发扬课堂上培养的优秀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地址: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邮编:332005

电话:0792-8311034  邮箱:tjxy@jju.edu.cn QQ:11828194 或1224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