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团学活动 | 师资队伍 | 教学管理 | 学生管理 | 产学研服 | 实验教学中心 | 招生就业 | 下载中心 | 思政课堂 
请输入搜索信息:
今天是:
文章内容
当前位置: 首页>>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案例>>正文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
2024-03-21 10:20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设计学院 制作人:夏梦

课程名称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风景园林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开课年级

大二年级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64课时

(含16个实践课时)

 

一、课程简介(300字左右)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内容为风景园林发展简史及美学概论、园林景观艺术、风景园林构成要素与意境创造、现当代风景园林的理论与实践、风景园林空间构成、风景园林与生态系统、风景园林与人类社会等相关知识。课程通过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元素、结合专业知识技能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育人体系。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风景园林艺术理论的指导意义,掌握与风景园林艺术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独立的设计研究能力,追求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家国情怀和报效祖国的使命当担。为后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赓续文脉,志存高远——景观的艺术处理

2.对应章节:第三章 第二节

3.课程讲次:第10

三、案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各类场地中景观的艺术处理手法;在风景园林布局中,能够综合运用多种景观艺术处理手法来增加景物艺术感染力。

3.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园林审美观和创作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学生担负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4.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和案例式教学的模式,链接 “长江文化“、”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宝贵价值并树立深度认同感。以提升专业能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四、案例主要内容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被写入了党的二十大报告。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建设范围综合考虑长江干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区域,涉及13个省份。江西被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7个重点建设区之一。

 

五、案例教学设计

具体教学实施流程如下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思想

本节课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情境导入、案例分析,启发学生思考。基于分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景观艺术处理方法在各类风景园林绿地中的综合运用,并能认识到其对提升景观效果、增加景观艺术感染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在对案例的层层剖析过程中,感知“ “长江文化”、“生态文明”等红色文化的宝贵价值,延续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主动担负民族复兴的重担。

教学

过程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课前

签到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安静就坐,通过扫码进入雨课堂线上教室,完成出勤签到。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守时律己的品德素养

情境

导入

1分钟

播放《红楼梦》的视频节段,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为引,设问:为何曹雪芹会有如此感受?推导出景观的意境需要艺术处理。

启发式教学

理论

讲授

10分钟

第二部分:景观艺术处理手法

Ø 艺术处理手法:主配、层次、借景、前景处理

1. 主配手法:主景升高、轴线和风景视线、动势法。

主景升高:在空间高程上加以突出(为了使构图的主题鲜明、构图更加明确)

例如:北京北海公园、九江南山公园德化楼

轴线和风景视线

轴线的两个端点、两个轴线的一个交点,这些点的表现力很强。景观视线的汇聚点在造型艺术上、视觉的感染力上,在意境营造上都应是布置的。方式如下:

a. 把主景布置在视线或轴线的汇聚处

b. 把主景作为空间构景的重心

c. 把主景或绝妙景色与主要的人流方向进行对构

动势法(集中、动势向心)

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周围次要的景物往往具有动势,区域一个焦点(具有向心性),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点上。

通过景物和造型形式有节律性的视感和情趣(拱桥、塔、瀑布等)

作用:诱导人的视觉

2.层次手法:景观就空间距离而言,有近景、中景、远景(也叫前景、中景、背景),前景、背景是为了中景,使其具有深远感。

合理安排近、中、远景,可以加深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将建筑物前面的景物做一些低于视平线的草地、花坛、水池等来烘托建筑,背景处理不能太单调也不能变化过多。前、中、背景不一定都具备,如中景开朗广阔、气势宏伟、体量大,前景可以不要,只要简单的背景。

3.借景手法:根据造景的要求,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的构景处理。方式如下:

直接借景:利用有资借取的景物,将其巧妙地组织与画面中,使空间景象层次丰富,景深清晰,视线开展扩大空间感受(以小见大)。例如:苏州拙政园外的北塔寺

间接借景:借助平静的水面、镜面的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如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在水边装饰一面镜子,映出园内景色,加深院落空间的深度,也点出了景色主题。例如:北京玉潭公园的倒影。

专业知识点

讲授

 

互动

提问

1分钟

学生积极参与雨课堂在线答题。

题目:“根据图中所表现的意境,填写正确的借景方式。”

雨课堂互动提问,巩固知识点,引出后续内容。

 

 

 

理论

讲授

4分钟

4.前景处理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方式如下:

框景:(景色全观)。利用类似画框的门框、窗框、洞框及一些树木的枝条,有选择地摄取一定的另一空间的景色。

作用:利用一些简单的景框作为构图的前景,把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一中景,加强景观的艺术感染力。

漏景:(“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时隐时现”“犹抱琵琶半遮面”)

例如:扬州瘦西湖钓鱼台小亭

材料:景窗、漏花墙、隔断、石峰、疏林树干等

1)动态观赏效果:连续变化的风景序列

2)静态观赏效果:每个漏景是一个完整的画

夹景:运用透视消失与背景的构图处理,在人的活动游览两侧,设抑制视线引导行进方向的景象,把人的视线和注意力引向计划的景观方向,产生两侧约束力的景观。

夹景还可以将不要的景观部分增强园景的感染力,在纪念性园林,应用巧妙,可产生肃穆庄严的气氛,所夹的景往往是一个高潮或者小高潮。

 

专业知识点

讲授

 

 

互动

提问

1分钟

学生积极参与雨课堂在线答题。

“根据图中所表现的意境,填写正确的前景处理方式。”

巩固知识点,引出后续内容

案例

分析

10分钟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于20224月启动建设,以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核心,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保护和展示九江文脉。现已建成一、二期,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展陈功能于一体的长江岸线景观带。公园的建成对于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长江文化”具有独特内涵和突出特质,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长江文化赓续不绝,传承发展。

分组

讨论

10分钟

小组讨论:结合场地现状和实景照片,分组讨论公园分别运用了哪些景观艺术处理方法?“长江文化”是如何体现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开放式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

总结

8分钟

公园景观艺术处理方法分析:

1.主配处理手法——轴线和风景视线

长江文化公园的沿江步道属于人流行进方向;

空中栈道属于多轴线交点;

琵琶亭景区属于视线汇聚中心。

2.前景处理手法—框景、夹景

琵琶亭长廊望向长江方向属于框景;

慢行步道与行道树属于夹景。

长江文化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讨论结果:修复琵琶亭等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打造亲水近水空间(水文化+修复长江生态岸线(生态文明+设置艺术装置(艺术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

启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园林审美观和创作观。深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文培元,以文铸魂,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共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强调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课后评价

教学

评价

课中通过雨课堂插入问题,全体学生参与。课后通过雨课堂发布本节课的课堂测试题,全体学生完成,正确率达80%

课后

作业

请结合本节课的专业知识点,分组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进行考察调研。通过拍照记录、现场手绘等方式,分析公园的景观艺术处理方法,并形成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

拓展

学习

带领22级同学开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专业课走读,邀请主笔设计师为同学们进行专业讲解,并于走读后与同学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全程获得主流媒体的转载报道。

六、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点: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本节首先以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为导入,对学生设问:为何曹雪芹会有如此感受?从而推导出景观的意境需要艺术处理。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并在案例中不断的设问,使学生深入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小组讨论的形式促进每位同学加入思考,为解决问题献计献策,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政育人融入专业育人,摆脱教书和育人“两层皮”的现象,重视人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2.反思创意点:互动提问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与多媒体方式相结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反思失误点:在学生参与回答或讨论问题的时候,应注意合理控制时间,把握学生讨论的力度。对于学生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要做出规范完善的示范,“细心”地观察学生,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4.反思后续点:团队教师根据教师实际授课情况,结合雨课堂平台等系统数据反馈,总结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教学融入的成功及不足之处。通过统计雨课堂平台ppt中点击不懂和错题集中的数据,发现和帮助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同时,根据持续跟踪学生、团队教师及雨课堂等在线平台的数据反馈,以期做到课程建设的更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地址:前进东路551号九江学院建筑工程与规划学院  邮编:332005

电话:0792-8311034  邮箱:tjxy@jju.edu.cn QQ:11828194 或12240450